关于化学工业部所属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贸出口计划归口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2:35:33   浏览:94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化学工业部所属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贸出口计划归口管理暂行办法

化工部


关于化学工业部所属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贸出口计划归口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12月31日,化工部

一、根据(1993)外经贸计财发第490号文,为了搞好化工部所属自营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部属企业)的年度外贸出口计划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二、部属企业年度外贸出口计划和出口退税计划由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代为管理,双方签署代管协议书。
三、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负责将部属企业的年度外贸出口计划纳入本公司的年度出口计划之中,统一上报外经贸部,并在外经贸部批准后,及时将出口计划指标和出口收汇计划分解下达给有关部属企业。
四、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负责将部属企业的年度出口退税计划纳入本公司的年度出口退税计划之中,统一上报外经贸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执行,并在外经贸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将出口退税计划指标分解下达给有关部属企业。
五、部属企业凭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下达的外贸出口计划和出口退税计划,按国家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到当地税务部门办理出口退税。
六、部属企业需按时向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上报出口统计月报表和出口退税月报表,以及根据外经贸部规定要求填报的其它各种报表。
七、如果部属企业没有按期完成出口创汇计划,则其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由未完成单位自负。具体办法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双方另行议定。
八、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在向外经贸部报送各种计划和报表,以及给有关企业下达计划任务的同时,将有关文件及报表抄报部计划司。
九、部属企业应向化工建设总公司交纳适当的管理费,具体数额在代管协议书中确定。
十、计划归口管理中发生的问题由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与有关部属企业协商解决,必要时由部计划司协调解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1997年度管理费税前扣除标准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1997年度管理费税前扣除标准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广东省(直辖市)国家税务局,青岛、深圳市国家税务局:
近接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关于向所属单位收取上级管理费的请示》(中煤财字〔1997〕第89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税前扣除审批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77号)的有关规定,经审核,同意该公司1997年向所属企业
提取1,800万元的总机构管理费。其所属企业按规定标准上缴的管理费(详见附件),准予在税前扣除,超过规定标准上缴的管理费,应进行纳税调整。该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年终如有结余,应并入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附件: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所属定额上缴管理费的企业名单

附件: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所属定额上缴管理费的企业名单
单位:万元
序号 企业名称 分摊额 地址
1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秦皇岛分公司 750 秦皇岛市民族路50号
2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280 连云港市墟沟东大街
3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日照分公司 400 山东省日照市石臼镇黄海一路
4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天津分公司 100 天津和平区建设路国贸大厦15层
5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青岛分公司 55 青岛市黄岛区崇明岛路105号
6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20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52-54号
7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辽宁分公司 5 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勒石巷11-1号
8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江苏分公司 5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9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广东分公司 5 广州市环市东路360号珠江大厦东楼10层
10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深圳公司 5 深圳市文锦渡联城大厦8楼
11 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 80 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288号中煤大厦
12 中国煤炭开发公司 50 (地址同上)
13 中国煤炭设备矿产进出口公司 40 (地址同上)
14 中煤经纶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 5 (地址同上)



1997年9月19日

延安市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


2005年延安市人民政府37号令


《延安市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2005年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
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延安市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规范权属登记行为,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实施〈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延安市市区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权属登记,是指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房屋所有权进行登记。
本办法所称房屋权利人(以下简称权利人),是指依法享有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本办法所称房屋权利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是指已获得了房屋并提出房屋登记申请,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

第四条 延安市市区村镇房屋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第五条 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依法登记的房屋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村镇房屋权属登记,应当遵循产权明晰、房地权属一致的原则。

第七条 延安市人民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工作。
权属证书采用全国统一样式的《房屋所有权证》,由延安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印制。延安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由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所负责办理,规划区外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宝塔区有关部门办理前期调查、勘测和丈量工作。

第八条 村镇房屋权属登记分为:
(一)初始登记;
(二)变更登记;
(三)注销登记;
(四)转移登记。

第九条 村镇房屋权属登记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受理登记申请;
(二)权属审核。登记机关对权利人(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
(三)公告。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公告的,应当进行公告;
(四)核准登记,颁发房屋权属证书。经登记机关复核,房屋权属清楚、没有异议的,由登记机关向权利人(申请人)颁发《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条 村镇房屋权属登记由房屋权利人(申请人)申请。 权利人(申请人)为法人、其他组织的,应使用其法定名称,由其法定代表人申请;权利人(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使用其有效身份证件的姓名。共有的房屋,由共有人共同申请。

第十一条 权利人(申请人)申请登记时,应向登记机关交验有效证件。

第十二条 房屋权利人(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权属登记。代理人申请登记时,除向登记机关交验代理人的有效证件外,还应向登记机关提交权利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三条 新建房屋的,申请人应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初始登记证明文件: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或土地来源证明;
(二)规划部门的批准文件或村、乡镇相关证明;
(三)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报告;
(四)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的证件。

第十四条 因房屋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划拨、转让、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依法自事实发生之日起90日内申请转移登记。
申请转移登记,权利人应当提交房屋权属证书以及相关的合同、协议、证明等文件。

第十五条 房屋权利人名称变更或房屋面积发生变化的,权利人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申请变更登记的,权利人应当提交房屋权属证书以及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一)房屋权属有争议的;
(二)不能提供有效的房屋权属证明文件的;
(三)属于违章建筑或临时建筑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十五日内作出准予登记、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登记机关应当通知权利人(申请人)。 凡权属清楚、产权来源资料齐全的,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应当在受理登记后的30日内核准登记,并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第十八条 因房屋灭失、土地使用权年限届满的,权利人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登记后15日内核准注销,并注销房屋权属证书。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注销房屋权属证书:
(一)申报不实的;
(二)涂改房屋权属证书的;
(三)房屋权利灭失,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房屋权属注销登记的;
(四)因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房屋登记不实的。
注销房屋权属证书,登记机关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并收回原房屋权属证书或公告原房屋权属证书作废。

第二十条 房屋权属证书破损,经登记机关查验确需换领的,予以换证。
房屋权属证书遗失的,经权利人公告声明作废,6个月后无异议的,登记机关予以补发。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登记机关予以处罚:
(一)涂改、伪造或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骗取《房屋所有权证》的,注销《房屋所有权证》,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二)非法印制房屋权属证书的,登记机关应当没收其非法印制的房屋权属证书,并可对当事人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在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越权登记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认为登记机关的行政处罚或登记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