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0:55:28   浏览:90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台州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台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 2005年12月12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浙江省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是指用于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反恐)发放警报信号的设备设施系统,包括警报信号的传递、鸣放、控制设备及相关的通信、供电线路和构筑物等附属设施。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与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警报信号发放等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本细则的组织实施和督查落实。计划、财政、建设规划、通信、电力、广电、新闻、无线电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规定协助开展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规划和管理,组织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建设和全市防空警报的试鸣工作;做好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指导县(市、区)防空警报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县(市、区)防空警报设施建设、规划的落实。

第六条 县(市、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拟制本辖区内的防空警报建设规划及警报设施安装的选点方案;组织本辖区的防空警报试鸣和警报信号发放,做好警报设施安装所在单位、管理人员的具体协调和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属于战备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保护义务。

第八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根据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方案建设时,应向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安装点的单位或个人下达《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通知书》,明确其义务与责任。

第九条 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战术、技术要求,竣工后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验收。

第十条 安装在通信部门,广播、电视等单位机房内的警报控制设备由该单位落实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安装在其他位置的警报通信设备由街道办事处或安装点单位落实专人具体负责警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建立警报设备维护保养档案(手册)。

第十一条 设有人防警报设施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人防警报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建立人防警报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当台风、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情况过后要立即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本级人防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对各警报点指定的管理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十三条 防空警报设施是国家防空袭的重要战略物资,任何单位或个人需拆除、迁移或改动警报设施的部件和线路,必须报经所在地人防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十四条 确实需要拆除、迁移人防警报设施的建设业主单位应向人防主管部门提交拆除、迁移申请,人防主管部门在组织现场踏勘后,经审核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十五条 迁移完工后建设业主单位应向人防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人防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并书面告知验收结果。

第十六条 警报器迁移的新址由申请人负责选定,并报同级人防主管部门批准,重建和迁移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安装警报设施的建筑物权属发生变更时,原权属单位和现取得权属单位在权属变更之日起15日内就警报设施及管理责任移交事项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共同到所在地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涉及到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施工前向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报告,提交相关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资料,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施工前与人防主管部门签订保护协议,并随时接受人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人防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人防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

施工中出现损坏人防警报设施情况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修复、重新安装和赔偿。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防空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实际和防空警报设备的性能编制本地区防空警报设施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应当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城建规划图及规划所需资料。

第二十条 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费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并列入年度人防建设经费预算。

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和管理。人防主管部门对自建警报器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一条 各重点防护目标单位自建的防空警报设施,经验收合格后使用,并统一纳入人民防空警报管理系统。警报设施建设经费由各重点防护目标单位自筹。

各重点防护目标单位对所属警报设施指派专人负责,接受人防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并制订本单位警报信号发放预案和警报设施管理维护制度。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安装人防警报设施需报请当地人防主管部门备案,经人防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使用,并统一纳入人民防空警报管理系统。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要对自建警报设施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帮助,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三条 在人民防空警报音响覆盖范围内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于生产、生活的音响信号及信号程序不得与人民防空警报信号混同。

第二十四条 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的发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战争期间,防空警报信号由市人民防空指挥机关统一发放,平时发放或组织鸣放,由市、县(市、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在试鸣的5日以前发布公告。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冒用人民防空名义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

因重大自然灾害、大面积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而需要发放人防警报的,警报信号的发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规定临时信号。

第二十五条 无线电管理部门对防空警报控制所需频率,应当予以保障,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防空警报控制的专用频率。

第二十六条 通信部门(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应当对防空警报控制所需的通信线路和发放警报信号、“短信”等实施优先保障。对设置在通信机房内的控制设备提供工作条件并负责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广播、电视、报社等新闻媒体在战时、灾时应优先传递、发放、发布防空警报信号,平时应配合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做好防空警报试鸣及试鸣前的通告发布与宣传工作。

第二十八条 公共显示屏、音响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当配合人防主管部门做好警报信号的发放。

第二十九条 电力部门应当保障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电力供应。

第三十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0元以上50000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一)阻挠或以暴力方式拒绝人防警报设施安装,经教育后拒不改正的;

(二)擅自拆除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

(三)占用防空警报器控制的专用频率,使用与人民防空警报相同音响信号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个人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一)可能危害人防警报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未经审批擅自施工造成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损坏的;

(二)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对人民防空警报设施进行迁移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造成恶劣后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盗窃,破坏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

(二)擅自鸣放警报信号、散布虚假险情,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

(三)其他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一)工作上玩忽职守,使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未达到规定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的;

(二)在受理申请过程中,违反细则规定的受理程序的;

(三)未按照细则要求按时受理申请、及时处理申请并给予答复的;

(四)未履行好警报设施的维护职责,影响警报器正常使用的;

(五)未按有关规定发放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的。

第三十四条 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细则有关规定,未尽到对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职责,影响其良好使用状态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由台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管司办字〔2004〕12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印发后,各地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相继启动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和监控管理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各地工作不平衡,一些地方组织管理混乱,申报登记的标准不一,自行设计的管理软件版本多样,良莠不齐,以至影响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为了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和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逐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科学化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单位要切实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决定》的规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将此项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明年的工作重点,切实开展好、落实好。要尽快成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并按照国家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于12月底以前报送国家局。

  二、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有关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在技术支撑与服务方面的优势,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加强服务与指导,促使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各项工作。

  三、鉴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环节技术性强、系统复杂,为确保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数据的全面、真实、权威、有效,同时也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软件的规范和管理、强化技术审查、统一运行标准、确保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各地要采用国家局认可的统一软件。凡自行设计、使用的软件要报国家局,经国家局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确认后方可使用;凡不能与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接口、未通过技术审查确认的软件,必须停止使用。

  四、为加强对各地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国家局将于11月份开始在各地分批组织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知识培训,请各单位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准备工作。培训实施方案另行下发。

  国家局安全生产协调司联系人:孙文德、秦兴强

  联系电话:(010)64463004

  


 二○○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为推动网络音乐发展,规范网络音乐经营,切实落实《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文市发[2006]32号),现就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

  (一)网络音乐是指用数字化方式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在线播放和网络下载等形式进行传播的音乐产品,包括歌曲、乐曲以及有画面做为音乐产品辅助手段的MV等。

  (二)从事网络音乐产品的制作、发布、传播(含直接提供音乐产品链接方式)、进口等经营活动,须是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

  (三)经营单位经营网络音乐产品,须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或备案。

  二、进口网络音乐内容审查

  (四)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是指原始版权为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拥有的网络音乐产品。进口网络音乐产品,须经文化部内容审查通过后,方可投入运营。

  (五)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报审单位须为该网络音乐产品在中国内地的直接被授权人。直接被授权人是指直接获得该网络音乐产品的独家且完整的在中国内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或代理权的经营单位(以下简称“进口单位”)。

  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网络音乐产品参照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报审。

  (六)进口单位与境外网络音乐版权人签订的网络音乐进口合同(协议)须符合以下规定:

  1.进口网络音乐的授权期应在一年以上(含一年);

  2.合同(协议)标的物为音乐产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3.合同(协议)应符合我国《合同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合同(协议)应注明在经过文化部内容审查通过后方可生效执行。

  (七)进口音乐产品报审进口网络音乐时须提供以下材料,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进口网络音乐审查申请表(电子版);

  2、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3、报审歌曲的原文和译文歌词(电子版);

  4、网络音乐进口合同(协议)、原始版权证明材料和授权书(复印件);

  5、内容审查需的其他材料。

  (八)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报审程序。

  1.进口单位报审材料中的电子版通过“文化部网络音乐报备软件”(以下简称报备软件,下载网址:www.ccnt.gov.cn)进行报审,按照“报备软件”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到文化部网络音乐审查受理系统。需提交的纸质文件、CD等材料挂号寄至文化部。

  2.报审材料齐全的,文化部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不包括专家评审所需时间)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核发《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批准单》,不批准的说明理由。

  3.对内容审查特殊时限要求的音乐产品,进口单位可通过“报备软件”提供的快速通道功能进行申请,文化部在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对已通过其他相关部门内容审查,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进口音乐产品,进口单位须提供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文化部核实后准予以网络音乐形式进行传播,并对内容审查程序予以简化。

  (九)已批准进口的网络音乐产品在授权期满后需再次进口的,须重新办理进口手续。授权期内决定终止进口的,进口单位须报文化部撤销其批准文号。

  (十)对已批准进口的网络音乐产品在国内进行转授权时,须由原进口单位在转授权行为发生后20日内报文化部备案,被授权的经营单位不再另行报审。备案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进口网络音乐产品转授权备案申请表(电子版);

  2.文化部原批准文件(复印件);

  3.被授权经营单位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执照(复印件);

  4.转授权合同(协议)(复印件);

  5.报备所需的其他材料。

  (十一)在本通知印发之日前未经内容审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须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在2009年12月31日前向文化部报审。

  三、国产网络音乐备案

  (十二)国产网络音乐作品实施备案制度。网络音乐经营单位应在正式运营后30日内报文化部备案。

  (十三)经营单位须提供以下材料,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国产网络音乐审查申请表(电子版);

  2、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3、报备歌曲的歌词(电子版);

  4、国产网络音乐使用合同(协议)、原始版权证明材料和授权书(复印件);

  5、备案所需的其它材料。

  (十四)国产网络音乐备案程序。

  1.经营单位报审材料中的电子版通过“报备软件”进行报备。相关信息按照“报备软件”的提示要求进行填写,并上传至文化部网络音乐审查受理系统。需提交纸质文件、CD等材料的,挂号寄至文化部。

  2.备案材料齐全的,文化部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核发《国产网络音乐产品备案表》。

  3.对已正式出版发行的国产音乐产品,经营单位可提供相应的出版物版号,文化部核实后予以备案并简化备案程序。

  四、规范网络音乐经营行为

  (十五)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网络音乐内容自审制度,设置专门部门负责音乐内容的自审自查。经营单位提供网民编创和表演等网络音乐上传服务的,要加强审查,保障其合法性。

  (十六)经营单位须在网络音乐产品页面显著位置标注其批准文号或备案文号,不得擅自变更经文化部批准或备案的网络音乐产品的名称等其他信息,不得擅自增删或变更网络音乐产品内容。

  五、加强网络音乐内容监管

  (十七)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属地内的网络音乐经营单位的管理,对运营环节中的音乐内容要及时跟踪监管,对从事违法网络音乐经营活动和提供违法网络音乐产品的经营单位依法查处。

  特此通知。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