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6:54:10   浏览:86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

中国政府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为了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强海运方面的合作,根据平等、尊重独立和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第 一 条
  在本协定中:
  “缔约一方船舶”是指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的任何商船。
  “船员”是指在船上服务的,在航行期间完成船舶的使用或保养任务,并持有本协定第九条规定的证件和列入该船船员名单的任何人员。

  第 二 条
  缔约双方同意,不得采取任何导致限制它们的船舶自由参加国际海上运输的行动。
  缔约一方的船舶有权在两国国际通商港口航行,经营两国港口之间或两国港口和第三国港口之间的旅客和货物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企业租用的第三国船舶,可以参加本条上述运输。

  第 三 条
  缔约任何一方在本国法律和港口规章范围内,将采取认为必要的措施,以便利两国间航运业务的发展,尽可能减少船舶在港口的停泊时间,简化办理现行的港口行政、海关、检疫手续。
  本协定的规定不得妨碍缔约一方对缔约另一方的船舶进行边防检查的权利。

  第 四 条
  缔约双方对本协定第一条所规定的船舶及船员,在缔约另一方的领海航行、进出港口,在执行海关、检疫、边防检查、港口规章,在港口和锚地停泊、移泊、装卸和转载货物,上下旅客和在船舶、船员和旅客所需的各种供应,以及在征收有关船舶及其商业活动的税捐和费用等方面,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
  缔约一方的港口设备,包括码头、岸上和水上的装卸、堆存,以及港口的助航设备和引水服务等,将按照最惠国待遇供缔约另一方的船舶使用。

  第 五 条
  本协定的规定不适用于沿海航行。当缔约任何一方的船舶为了卸下从国外运来的货物和旅客,或装载货物和旅客运往国外,而由对方的一个港口驶往另一个港口时,不作为沿海航行。

  第 六 条
  本协定规定的最惠国待遇,不适用于缔约任何一方根据专门协定给予或将给予其他国家的优惠。

  第 七 条
  本协定第一条所指缔约任何一方的船舶。在缔约另一方领海或港口发生海难或遭遇其他危险时,缔约另一方对遇难船舶、船员以及船上旅客、货物将给予一切可能的协助和照顾。
  从发生海难和遭遇其他危险船舶上救出的财物,将免征一切关税和税捐。如果上述财物是供给缔约另一方国内消费,并在其领土上卸下,则不在此例。
  对在港内专门提供场所堆存的货物,将按照最惠国待遇征收存放费。
  缔约一方的船舶在缔约另一方的海岸附近发生海难或遭遇其他危险时,缔约另一方的主管部门将立即把发生的情况通知船旗国在最近地区的领事代表或(在没有领事代表时)使馆。

  第 八 条
  缔约一方对缔约另一方的船舶,根据持有船旗国主管当局按本国法律和规定颁发的证件,承认其船舶的国籍。
  船旗国根据其法律和规章颁发的船舶证书,将受到对方主管当局的承认。
  缔约双方相互承认对方主管当局颁发的船舶吨位证书,无需在对方港口重新丈量。
  缔约一方主管当局更改船舶吨位计算办法时,要通知缔约另一方主管当局,以便确定相等的条件。

  第 九 条
  缔约双方互相承认下列海员证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当局颁发的“海员证”;
  二、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主管当局颁发的“海员证”。

  第 十 条
  特有本协定第九条规定的身份证件并列入船员名单中的海员,当其船舶在对方港口停泊期间,可以上岸并在港口所在的城镇逗留。在港口城镇上岸、逗留,以及为了公务、同本国使领馆取得联系、保健治疗、过境或得到主管当局许可的其他原因而从港口城镇到所在国的另一地区或港口时,必须遵守船舶停留的港口的所在国的各项现行规定。

  第 十 一 条
  在缔约任何一方的港口停泊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下列船舶,将免纳吨位税:
  一、 无论从什么地方空船进入并且是空船离开的船舶;
  二、 被迫进入但未进行任何装卸作业的有载船舶;
  三、 为添加淡水、燃料和食品,寄发邮件,或为船员、旅客治病而在港内停泊的船舶。
  本条各项规定不包括检疫、引水、救险的费用,这些费用在任何情况下,将按照与享受最惠国待遇的船舶同等条件征收。

  第 十 二 条
  缔约双方同意,缔约一方对缔约另一方的航运企业在其境内经营国际旅客、货物运输所获得的收入,免予征收一切捐税。

  第 十 三 条
  缔约一方应将负责解决本协定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的主管当局通知缔约另一方。
  缔约双方主管当局的代表可根据情况的需要进行会晤,以解决在执行本协定中可能
吵鱿值睦鸦蛐痰拊妓焦餐匦牡暮T朔矫娴闹饕侍狻?

  第 十 四 条
  缔约任何一方的当局和法庭,不得干预悬挂缔约另一方国旗的船舶在航行或停泊时可能发生的船长、干部船员和列入船员名单的人员之间有关个人利益、工资、以及有关船上工作的争执。
  当该争执涉及到当地公共秩序时,上述条款不予执行。

  第 十 五 条
  本协定未作规定的事项,应按缔约双方各自的法律办理。

  第 十 六 条
  有关对本协定的解释和执行中产生的任何分歧,应由缔约双方的主管当局直接协商解决。在主管当局不能达成谅解时,分歧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 十 七 条
  本协定自缔约双方履行各自的法律程序并相互通知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为五年。如果缔约任何一方在协定期满六各月前,未将终止本协定的决定通知对方,则本协定将自动依次顺延一年。
  本协定于一九七六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用中文和罗马尼亚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代表
        叶    飞          特拉扬·杜达什
        (签  字)          (签  字)
  注:一九七六年六月三十日罗外交部照会我驻罗使馆,通知罗已完成使协定生效的法律手续。我外交部一九七六年八月三日照会罗驻华使馆,通知我完成了使协定生效的法律手续。本协定于一九七六年八月三日起生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函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函

1992年7月17日 (92)国科发改字4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人民政府、科委,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精神,促进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健康开展,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科委

1992年7月17日

附件:

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科技人员出国工作的越来越多,不少科技人员以出色的业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促进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审批手续、工资待遇、成果归属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管理工作尚未跟上,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审批手续过于繁琐,高级专家在外待遇显失公平,有些作出重要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不能合理分享知识产权等情况。为了加强管理,保证科技人员出国工作的健康开展,维护国家、单位和科技人员个人的正当权益,特作如下规定:

一、派遣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是发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大措施,要本着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的精神,在执行中外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和有关协议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更多的科技人员出国工作。项目执行部门和单位可以广开渠道组织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出国从事科技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同推进科技人才分流和落实科技人员政策结合起来。

二、本规定所称的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是指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根据中外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和实施协议,派遣(包括个人联系组织批准)在职科技人员到国外、境外的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以及其它科技活动。

在我政府机构中任职的科技人员到国外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三、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派遣单位应按国家简化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报批。执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出国工作的,报国家科委备案。

四、科技人员出国工作,应当按照互利、有偿和诚信原则,由派遣单位与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就经济利益关系及有关事项达成协议。

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向我科技人员提供的工资、奖金、福利和劳动保险等待遇,应当与其它国家同等人员提供的相当。

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向我派遣单位支付的报酬,应当与科技人员的工资及其它待遇分开单列。

五、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派遣单位与国外、境外接收单位之间应就科技人员工作期间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达成协议。

属于以进修为主的,有关知识产权可以按接收单位的章程办理,但应争取我方有免费使用的权利。具体条件和办法可以协商确定。

属于以共同研究开发为主的,有关知识产权应由派遣单位和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共有,可以约定各自在本国内享有全部权利,包括实施、转让等。在第三国的权利,由双方按贡献大小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属于以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为主,有关知识产权原则上应归我方所有。

属于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有关知识产权按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规定处理。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按有关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处理。

科技人员作为科技成果工作的完成者,有从使用或转让该项成果所获收益中提成的权利,其比例和条件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逐一商定。

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个人所有。

六、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期间,其在国外、境外的工资及其它收入原则上归个人所有。经组织批准的在国外、境外工作期限内,工龄连续计算。科技人员在国外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定技术职称和享受其它有关待遇的依据。国内住房、工资发放和其他问题,由单位与本人通过协商作出妥善处置。

七、出国工作的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严格执行外事纪律,自觉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主动与派遣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国内反馈科技信息。完成出国任务后,按时回国工作。

八、有关部门、派遣单位应主动关心出国工作的科技人员,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帮助他们及其在国内的家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圆满完成出国任务。

九、依据中国企业和国外、境外企业之间按照国际商业惯例订立的合同和劳务输出协议,派往外国企业服务的人员,不适用本规定。

十、本规定由国家科委解释。

十一、本规定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乘坐公共交通车船卫生管理的通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乘坐公共交通车船卫生管理的通告

重府令第76号


为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车船及站场的清洁卫生管理,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根据建设部、公安部《城市公共交通车船乘坐规则》和《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特通告如下:

一、乘坐城市公共交通车船(含公共汽(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运索道、客运缆车、客运电梯、轮渡等)以及利用公共交通站场的乘客和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服从乘运人员的管理,共同维护清洁卫生。

二、乘客以及利用公共交通站场的公民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向车船内外乱吐痰、乱扔废弃物;

(二)不准在车产倾倒垃圾、乱扔废弃物;

(三)不准在车船内及等候车船的厅(室)内吸烟;

(四)不准赤膊乘坐车船;

(五)不准携带脏、臭、腐烂物品和恐吓性动手乘坐车船;

(六)不准在车船厢体内外及站亭等施放上擅自张贴广告、标语或乱涂乱画。

三、对违反本通告第二条规定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一)、(二)、(六)项规定的,公用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处罚的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乱张贴乱张挂乱涂写户外宣传品的通告》予以处罚;

(二)违反第(三)、(四)、(五)项规定的,由公用行政管理部门处以5元-50元的罚款。

四、公共交通车船司乘人员和站务人员应自觉遵守本通告,对违反本通告第二条的行为应予以制止,自身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从严处罚。

五、本通告由重庆市公用事业局组织实施。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车船卫生的管理,参照本通告执行。

六、本通告自1995年8月28日起施行。